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名校情结知乎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名校情结知乎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在没有来到大学时,我没有名校情结,可以说对名校没有自己的认知,只要考上一本就可以了,最后也是选择了省内的大学。
来到大学后,才逐渐知道名校意味着什么,可以说名校在大学生的眼里遥不可及,那是和未来挂钩的。
初次深有体会是开始准备考研时,望着那些专业A+的学校,你才知道当时同届考上985/211的学生有多厉害。
其次是在找工作时,那对比就太明显了,我们本科毕业去央企实习工资税前7k~12k不等,而985/211的学生基本10k~20k不等,大学生补贴我们1200,他们1800,这就是差距。
想想名校真的很好,但我有自知之明,看不上呀,未来当然也不是 你是名校就注定一切,脚踏实地,努力奋斗,未来也是一片光明的。
说实话,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想要上一个好的名校,但是自己的能力所涉及到的地位是与理想达不到一致,所以就不再奢望。
如果说我自己有这个能力的话,当然肯定是想要上名校,但是没有能力的话,尽量让自己上一个更好的学校。因为每一个学校所搭建的平台不一样,所以给你的人脉以及***都是不一样的。
就像我们考研的时候,有一个好的导师至关重要。他能给你他所涉及到的人脉,对于一个资质平平老师的话,他也只能给他自己涉及到的一些人,这样的话,好的导师的人脉和资质平平的导师的人脉就是两个不同层面的人脉。这样的话,我们的发展就要取决于自己所涉及到的人脉。
所以说能上好的学校尽量不要去差的。
说没有的都是***的,当我们看到别人拿着名校的通知书,心里面其实是很羡慕的,表面上觉得无所谓,可心里还是有莫名的。。。。。
谁不想读好学校,谁不想别人羡慕自己,谁都想要有一个好的前程,只是有的时候自己不承认罢了。
当然有。
当初因为高考填表志愿问题,本科与名校失之交臂,不甘心,所以后来硕士努力考了名校。
两者之间天差地别。单就老师而言,普校好的专业课老师上课时不见人,因为人家做***捞外快去了;一般水平的老师,业余时间多半没放在学术上。而名校的老师,每天晚上12:00之前没有离开过办公室,除了教课,还要做课题,著书,研究专业。
两者对学生的要求也不同,普校老师有的还没认全同学的名字,学生该毕业了,学生只要能拿到毕业证,学位证,老师就算完成任务;而名校老师认为学生不足,会指引学生读哪些书,读到什么程度,在有预约的情况下答疑解惑(老师的时间太宝贵了,每天都排得满满的),哪个学生水平不够,是会让老师没面子的。
综上,就是很多人为什么会看重名校!而且名校毕业生在工作中的学习能力和钻研精神,绝非普校可比。
我是考研过来的,周围有同学考研二战的,但三战的的确不多。我觉得考研二战失败了就不要再考了,安心找个不错的工作,在工作中积累经验,学到的东西不见得比读研少,以后发展也未必比读研差。
首先,三战需要承受更大的压力和负担,而且如果最后结果仍然不尽人意的话,又浪费一年时间,时间成本很大。青春时光一共没几年,经不起挥霍,等到快要30岁的时候就能感觉到了。
其次,第一次考研失败后有没有总结失败的原因和复习经验,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,是复习得不扎实还是面试表现不好,或者其他什么原因,如果在第一次考研失败后好好总结经验,第二次再战的话结果应该会比第一次好很多,二战失利的话就得反思一下到底是什么原因了。
最后,读研也是为了以后能找到好工作,至于名校情结有能力就去实现,但在付出这么多努力仍没达到目标的话,或许换条路走更好一些,如果一直强调名校情结而又达不到的话,我觉得可能只是想逃避工作,不愿面对现实。不管上多少年的学,最后总得工作,与其年龄大了再在职场上拼杀不如趁年轻在社会上多学习经验,即使犯错也有改正的机会。
总之,考研三战需要很大的勇气,要充分考虑自己的实力和时间成本问题,不管结果如何都要对自己负责,与其冒这么多风险不如找个不错的工作,多学点东西,提高专业技能,只要自己上进以后发展也会不错的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名校情结知乎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名校情结知乎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
[免责声明]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联系邮箱:83115484@qq.com,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,保证您的权利。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weihaihh.com/post/19102.html